十六大以來的十年,是鋼鐵工業為國民經濟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的十年,是我國鋼鐵工業推進結構調整、促進行業發展最快的十年,是為鋼鐵工業實現由大到強轉變奠定堅實基礎的十年,也是科技支撐鋼鐵工業發展成效顯著的十年。 這十年,鋼鐵工業滿足了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為保增長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這十年,鋼鐵工業裝備大型化、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這十年,鋼鐵工業緊隨下游行業快速發展和優化升級的步伐,產品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這十年,鋼鐵工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創新體系逐步完善,突破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這十年,鋼鐵工業節能減排工作進步顯著,噸鋼綜合能耗指標大幅度下降。 鋼鐵工業支持了國家重大工程建設和下游產業發展 十年間,鋼鐵工業以滿足國家重大工程和下游產業需要為出發點,依靠企業自主創新和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高品質特殊鋼技術開發”、“高效節約型建筑用鋼產品開發及應用研究”等項目的支持和帶動,開展相關基礎理論研究、關鍵工藝技術開發并形成產業化示范,將成果輻射、應用于其他品種開發中,整體提高我國鋼材品種的研發、生產水平,加速鋼鐵產業品種結構調整步伐,同時深化應用技術研究和環境協調化鋼鐵材料制備技術研究。 十年間,我國鋼材自給率和占有率不斷提高,自給率從2001年的88.9%提高到2011年的103.93%;占有率從84.3%提高到2010年的98.16%。鋼鐵工業在解決經濟發展對品種數量需要的同時,鋼材品種結構不斷優化,產品質量得到了明顯改善,不僅徹底改變了我國扁平材品種數量供需矛盾突出的局面,而且基本滿足了下游行業對材料質量性能不斷提升的要求,促進了鋼鐵品種結構優化。 鋼鐵工業緊隨下游行業快速發展和優化升級的步伐,通過產品結構調整和新產品開發,滿足了西氣東輸、三峽水電站、高鐵、核電站建設,以及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等重點領域和重大工程的要求。 鐵路方面:時速350公里高速鋼軌全部實現國產化。 電力方面:實現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檔取向硅鋼批量生產并已替代進口用于50萬伏以上等級的超高壓大型變壓器,標志著我國已掌握了高端取向硅鋼技術,成為世界上少數能生產這一級別產品的國家之一;水電用鋼方面,開發出水輪機組蝸殼用鋼,突破了國外技術壁壘,填補了國內空白;核電用鋼方面,開發的包括核電蒸汽發生器用690U型管、核反應堆安全殼、核電常規島主設備及其配套系列用鋼,已在核電建設中得到應用。 石化方面:實現了大型原油儲罐用調質高強度鋼國產化研發,保障了國家石油戰略儲備庫重點工程建設;依托西氣東輸工程,我國管線鋼研發生產水平取得重大突破,其中X80級管線鋼已實現國產化,并成功試制生產出X120級管線鋼;低溫用鋼研發取得重大突破,一些企業相繼開發出LNG工程用低溫鋼板并已通過相關部門的認證,并用于建造大型低溫儲罐和低溫壓力容器。
|